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酒企广告软文案例大全:从新手到高手的实战指南
- 时间:5小时前
- 浏览:2次
你们有没有留意过,超市货架上的白酒广告总爱用红色包装配金色大字?为啥有的酒卖得贵还抢手,有的打折都没人买?今天我扒了20多家酒厂的广告套路,发现几个特别有意思的操作——
一、情感杀:江小白怎么让年轻人买白酒?
记得前几年有个特别火的案例,江小白在毕业季搞了个"青春不散场"活动。他们在瓶身上印各地高校的专属文案,比如说"重庆大学的火锅味青春""复旦大学的梧桐树之约",两个月卖了470万瓶。这招厉害在哪呢?它把白酒从"父辈的饭桌"变成了"年轻人的仪式"。
他们还有个绝活:拍微电影。去年春节的《爷爷的最后一坛酒》,用留守老人酿酒的故事,在抖音播放量破3亿。核心点在于——白酒广告想打动年轻人,得先忘记自己是卖酒的。
二、文化牌:茅台玩跨界为啥总上热搜?
茅台和蒙牛联名冰淇淋刚上市那会儿,我朋友圈都被刷屏了。68块一盒的冰淇淋,三天卖了6000万,核心是带动经典款飞天茅台搜索量暴涨130%。这里还有个门道:高端酒企做营销,要把商品变成社交货币。
还有个更绝的案例:某老牌酒厂在博物馆搞"千年酒器展"。他们把自家酒瓶做成仿古青铜器造型,参观者扫码就能看AR酿酒动画。这一个展后来被40多家媒介报导,官网访问量翻了七倍。你看,文化营销不是摆拍老作坊,得让史实"活过来"。
三、年轻化:二锅头怎么打进00后商圈?
红星二锅头去年搞了个"国潮测验室",这事儿挺有意思。他们让设计师把经典绿瓶改成赛博朋克风,还出了款白酒味电子烟(当然没尼古丁)。诚然争议挺大,但95后顾客占比从12%飙升到34%。
更聪明的操作是泸州老窖。他们在音乐节搞了个"混酿酒bar",用基酒+果汁让年轻人自己调酒。现场扫码上传配方,点赞最高的能变成**款。这一个活动带来23万UGC内容,核心是让受众变成创作者。
四、土味逆袭:小镇酒厂如何弯道超车?
山东有个县级酒厂,把广告拍成连续剧你敢信?每集3分钟的《老王卖酒记》,讲酒厂老板跟村民的日常。土是土了点,但在快手上每集播放量都过百万。他们最聪明的是——用方言说品牌故事,比如说"这酒得用俺们村的古井水"。
还有个更绝的:四川某小酒坊在抖音直播酿酒过程。主播是老板女儿,天天带网友看粮食发酵、蒸馏出酒。有次设备故障,直播了6小时抢修过程,反而涨了8万粉。现在她家线上销售额占七成,这事说明真实比精致更为重要。
五、避坑指南:新手千万别踩这些雷
- 别硬蹭热点:有家酒厂在疫情期推"消毒白酒",被监管部门约谈
- 慎用史实典故:某品牌自称"朱元璋御酒",结局家谱系造假被揭穿
- 数字别夸张:"千年古法酿造"这种话,现在潜在顾客会自己查县志
- 避开敏感词:有款酒的"领导专供"宣传语,直接致使全网下架
其实说真的,酒类广告想做好,核心就八个字:讲人话,做人事。你看那些翻车的案例,要么吹得天花乱坠,要么端着架子培育潜在顾客。现在的人精着呢,与其编故事,不如像江小白那样帮年轻人表达,像茅台那样给潜在顾客装点门面,像小镇酒厂那样展现真实的生产过程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有家酒厂把检测报告印在瓶盖里,扫码可以看到每批酒的质检视频。这种"透明营销"反而让销售额涨了三成。说到底,潜在顾客要的不是完美人设,而是值得信任的陪伴者。这年头,谁把买家当傻子,商圈就会教谁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