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文推广到底灵不灵?三招教你摸清门道

  • 时间:2天前
  • 浏览:4次

你刷朋友圈时是不是常常看到这样的广告?"90后宝妈在家月入3万",点进去却发现是卖纸尿裤的——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,就是新闻推广。哎,说真的,这年头谁还没被新闻标题套路过几次呢?不过话又说回来,为啥这么多商家还抢着投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一个事。


第一问:新闻推广是不是智商税?
上周我邻居老王开了家奶茶店,花5000块找人写了篇《长沙奶茶小哥来郑州创业的血泪史》,结局第二天门口排了30多人。你猜怎么着?好的新闻推广平台就像糖衣炮弹,明知是广告你还想尝一口。不过别急着下结论,咱们先看组数据:

传播方式平均点击成本转化率效果持久性
硬广2.3元1.2%3天
消息流1.8元2.5%1周
软文0.5元4.7%1个月

(数据来源:2023年数字营销***)

这表格啥意思呢?说白了,软文就像文火慢炖,诚然起效慢,但后劲足。郑州有个做定制家具的老板跟我说,他们去年在本地号发的那篇《婚房装修踩的8个坑》,到今日还有人拿着文章来店里问。


第二问:为啥有的软文杳无音信?
去年有个做健身餐的顾客跟我吐槽:"花大价钱写的《95后女教练的减脂食谱》,阅读量还没我家猫的视频高!"这事儿得掰扯明晰——软文不是作文比赛,得找准受众的七寸。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:

西郊有家汽修店,开始写的《德国进口设备维修指南》没人看,后来改写成《暴雨后这些车千万别直接启动,修车师傅悄悄说...》,阅读量直接破10万+。看出门道没?要抓住"暴雨后"这一个具体场景,再加上"千万别"这种警示词,比干巴巴的技术文章管用多了。

三个避坑指南你得记牢:
别自嗨型写作:"全球领先技术"不如"修车师傅都偷学的绝招"
少用专业术语:"非牛顿流体减震"改成"遇强则强的黑科技"
拒绝假大空:"高端品质"换成"三年修不好的漏水症结,我们包赔"


第三问:怎么判断软文值不值这一个价?
这事儿我可得掏心窝子说两句。上个月接触个做儿童玩具的顾客,非要花2万块找大V软文写作,结局转化还没人家自己写的《爸爸带娃的100个翻车现场》效果好。核心得看三个指标:

  1. 停留时长超45秒(说明真看进去了)
  2. 收藏量是点赞量的1/3以上(觉得有用才收藏)
  3. 评论区有真实采用反馈(比如说问"在哪买")

举一个反面教材:某早教机构花了3万块做的《哈佛教授推荐的育儿法》,评论区清一色"已转发家室群",结局一个月就3个试听课报名。后来改发《在郑州月薪5000怎么养聪明娃》,反而转化了27单。

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
干了八年营销,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那些爆款文案范文,八成都在化解具体的生活痛点。就像二七万达那家网红餐厅,人家不吹米其林大厨,就写《在郑州也能吃到重庆巷子里的板凳面》,配上老板娘蹲在板凳上拌面的照片,火了三个月还在排队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新闻推广也不是万金油。金水区有家美容院,去年跟风写《明星都在做的冻龄术》,结局来的全是想白嫖咨询的大妈。后来改成《二胎妈妈重返职场的形象急救指南》,客单价直接翻倍。所以啊,找准定位比盲目追热点重要多了。

说到底,新闻推广就像炒菜,食材(商品)要好,火候(投放时机)要准,调味(文案技巧)要妙。你假若能把广告藏得跟老妈藏在红烧肉里的当归一样,既吃不出药味又补身子,那才算真本事。

软文推广到底灵不灵?三招教你摸清门道 营销学院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|浙ICP备2023008693号-15|Theme by Cn+网络, Soft by ZBlogPH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