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软文乱象大起底,看完这篇你也是鉴谎专家
- 时间:5天前
- 浏览:8次
哎你说,现在互联网上这些文章咋都跟变戏法似的? 前两天刷到一篇《95后宝妈靠副业月入5万》,看得我热血沸腾差点下单课程,结局翻到评论区才发现是卖理财课的——这年头,连软文都学会七十二变了!
乱象一:故事编得比电视剧还狗血
软文为啥总爱编故事? 说白了就是“无冲突,不营销”。你肯定见过这种套路:
- 开头:“负债50万的单亲妈妈,三年逆袭成公司总监”
- 中间:“全靠这一个理财课/代餐粉/培训班”
- 结尾:“限时优惠只剩3个名额!”
去年有家保健品公司更夸张,编了个《老中医深山采药救活晚期症患者》的故事,连采药路线图都P出来了。结局被扒出所谓“老中医”其实是群众演员,这操作真是把受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!
对比表格:
虚构软文 | 真实案例 |
---|---|
"三甲医院主任推荐" | 某医院官网查无此人 |
"网民亲测月瘦20斤" | 同一组对比图出现在5个品牌广告 |
乱象二:标题党玩得比过山车还**
你知道现在点击量最高的标题长啥样吗? 就两类——要么吓死你,要么馋死你:
- 《央视曝光!这种水果吃多会得癌》(实际是卖果汁机的)
- 《老公出轨后,我靠这招年百万》(点开是微商招募)
更绝的是有些标题还搞“连环套”,比如说《太可怕了!将来80%家室将临洗牌》,你以为要讲金融形势,结局是在推销保险。这波操作,简直是把受众当猴耍!
乱象三:广告藏得比地道战还隐蔽
最气人的是啥? 明明在看社会新闻,看着看着突然蹦出个购物链接!比如说:
- 开头讲《女子深夜加班猝死》,渲染打工人不易
- 中间插入“养生茶调理亚健康”
- 结尾甩出“限时团购价”
这种套路连正规媒介都中招。去年某新闻网站的热点资讯栏,40多篇**广告伪装成科普文,你说膈应人不?
乱象四:数据吹得比泡泡还大
来看一看这些熟悉的吹牛话术:
- “权威机构认证”(查不到任何备案)
- “93.7%网民反馈有效”(样本量只有30人)
- “连续五年销售额领先”(实际成立才两年)
最离谱的是某减肥药广告,声称“临床试验成功率99%”,结局被扒出试验对象是10只小白鼠。这数学怕是体育老师教的?
乱象五:人设假得比网红脸还夸张
现在流行立各种专家人设:
- 20岁出头的“十年护肤专家”
- 初中毕业的“清北学霸培育顾问”
- 从没出过国的“海外代购达人”
还记得那个火遍全网的“金牌理财导师”吗?后来被曝光真实身份是理发店小哥,这跨界跨得比孙悟空翻跟头还远!
本人观点:说一句实在话,软文本是个好东西。就像咱楼下王婶卖包子,假若她写篇《三代祖传老面发酵秘诀》,那叫文化传承;可假若编个《吃我家包子治好糖尿病》,那就是缺德了。
最近看到个数据挺有意思——《2025年内容生态报告》显示,带具体时间戳(比如说“4月28日14:15收到第83笔转账”)的软文,信任度比普通文案高4倍。你看,真诚才算是最高级的套路啊!
突然想起来,上周碰到个实在商家,软文里直接写:“本商品不能治秃头,但可以让你洗头时心情好点”。这种反向营销反而让我多看了两眼。故此啊,套路玩得深,不如真心换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