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趣味营销软文真的能让人笑着掏钱吗?
- 时间:6天前
- 浏览:5次
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广告?卖拖把的文案写着"嫁给家室主夫的第365天,他终于对我用了全力",配图是个男人咬牙切齿拧拖把。这种让人噗嗤一笑的软文,去年帮某品牌缔造了3000万营业额。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些爆款文案的脑洞,看一看怎么把广告写成段子还能让人买单。
当正经广告开始不正经
三年前有个经典案例:某痔疮膏品牌把广告写成《致前任:菊花残满地伤的夜晚总会过去》,阅读量直接破百万。为啥大家明知是广告还愿意转发?秘密就在这张对比表:
类型 | 网民阅读完成率 | 分享意愿 | 购物转化率 |
---|---|---|---|
传统商品介绍 | 23% | 5% | 1.2% |
情感故事植入 | 58% | 18% | 3.8% |
沙雕搞笑文案 | 82% | 37% | 6.5% |
热点事物嫁接 | 91% | 49% | 9.2% |
留意看最后一栏,蹭热点的趣味文案转化率是传统广告的7倍多。有个做宠物食品的朋友,把新品发布写成《主子绝育后,我终于敢买这种猫粮了》,评论区秒变养宠人比惨大会。
五步造梗**
上个月帮美甲店写的文章《做了延长甲才知道,原来男友指纹解锁这么难》,在朋友圈刷了屏。拆解下这一类文案的爆款公式:
1 痛点变笑点:把"指甲太长不方便"改成"终于有理由不做家务"
2 身份错位法:让商品当主角吐槽,比如说充电宝自述《我见过凌晨四点的酒店床头》
3 方言梗植入:东北话文案的转发量平均高出30%
4 神转折三连:开头文艺→中间悬疑→结局反转成广告
5 留白互动:文末抛个拣选题,比如说"猜猜看,这一个功能救了多少直男?"
重点来了:别让受众猜到下一页要卖货!有个卖保险的文案开头写夫妻吵架细节,直至最后才露出保单身故险,结局咨询量是平时的5倍。
新手千万别踩的三个雷
有个血泪教训必须说:某酒厂把广告写成《李白假若喝过这酒,唐诗起码少写三百首》,结局被文化人喷成筛子。记住这些禁忌:
别拿灾难开顽笑(地震洪水等敏感话题)
慎用地域歧视梗(容易引发群体抵触)
避免冒犯特定职业(老师/医生等神圣职业)
别挑战法典底线(黄赌毒相关绝对不行)
去年翻车最狠的是某内衣品牌,用"职场潜规则"做擦边球文案,直接被骂到全网下架。记住:幽默要有底线,冒犯式搞笑等于自残。
数据不说谎
最近拿到份行业内部报告,有几个反常识的发现:
带错误字的软文点击率比规范文案高22%(受众觉得更加真实)
文内埋梗超过3个转化率下降(消息过载适得其反)
周三上午10点发布的搞笑文案互动量最高(打工人摸鱼高峰期)
配表情包九宫格的推文收藏率是纯文字版的3倍
最让我意外的是,某老年鞋品牌用互联网用语写《穿上这鞋,广场舞C位非你莫属》,中老年群体转发量碾压年轻人。看来银发族的幽默感,被严重低估了。
本人观点时间
在广告圈混了十年,发现个真谛:让人发笑的广告,实质上是在贩卖自卑感。受众转发时其实在说"看,我比作者聪明"。有个卖智能锁的案例特别典型:文案写《开锁师傅最恨的十款锁,第三名让我笑出猪叫》,评论区全是晒自家门锁的优越党。
突然想到个冷学识:杜蕾斯团队每天要刷五小时段子来找灵感。下次写不出趣味文案时,不妨去菜商圈听听大妈砍价,或翻翻00后的QQ空间——生活的荒诞,永远比编剧的脑洞精彩。你说,假若把卖棺材的文案写成《最后一套房,终身免物业费》,会不会有人边哭边下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