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软文和软广告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东西?
- 时间:4小时前
- 浏览:2次
你刷手机时有没有被"种草"过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?比如说刷到一篇海岛旅行攻略,看完才发现作者在偷偷安利某家旅馆——恭喜你,这就是传说中的软文。那友人圈里突然冒出的素人护肤品采专心得又算啥?嗯...这可能又是另一种套路了。
先来个灵魂拷问:为啥有些广告让人想点叉,有些却可能让你干燥无味看完? 这事儿啊,得从"软文"和"软广告"这对双胞胎兄弟提及。
一、这对兄弟长得也太像了吧?
先看这张对比表,估计能劝退80%的新手小白:
对比项 | 软文 | 软广告 |
---|---|---|
表现款式 | 伪装成攻略/测评的完整文章 | 视频植入/综艺道具/新闻专题 |
重要目的 | 让受众自发产生购物愿望 | 品牌形象渗透 |
网民感受 | "这博主好懂我!" | "这节目场景好眼熟" |
典型场景 | 小红书种草文 | 综艺节目里的奶茶logo |
成本消费 | 每月500-5000元/篇 | 单次投放5万起步 |
(表格数据参考网页1、网页5、网页9)
举一个例子你就懂了:某美妆博主写"混油皮夏季自救指南",看似在分享护肤心得,实则每段都cue某品牌粉底液——这就是纯种软文。而电视剧里男女主突然开始用特定手机视频通话,这就是软广告在搞事件。
二、新手最常踩的3个坑
坑1:以为发软文价钱=打广告
上周有个做母婴商品的友人跟我吐槽:"我在知乎写了20篇干货,怎么贩卖额仍是没转机?"点开文章一看——好家伙,每一篇都在第三段硬塞商品链接,恐怕别鬼不觉道这是广告。记着啊,真正的软文要让受众主动问'这东西哪儿买',而非你追着说'快买我'。
坑2:把软广告当新闻发
见过最离谱的操作:有家公司把新品发布会通稿直接当新闻稿发,终局被平台断定为广告违规。新闻式软广告必须带时效性,比如说蹭热门说"暴雨天实测XX雨靴",比干巴巴说"我司雨靴防水"强十倍。
坑3:以为便宜就能出奇观
市面上有50元/篇的软文编写,但你可能不知道——这些写手同时接8个商单,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套模板。我见过最绝的,同样的一篇框架套了宠物粮、**仪、护肤品三个商品,连"从此开启新生涯"的结尾都截然不同。
三、自问自答环节:那些说不出口的疑难
Q:为啥我刷到的软文都像亲自阅历?
A:当初高级玩家都玩"素人日志体"。比如说卖母婴用品的会虚构新手妈妈人设,从孕吐写到娃上幼儿园,商品融入得像连续剧。客岁有个奶粉品牌靠这招,三个月转化了2000+新手妈妈。
Q:短视频里的软广告怎么总让我防不胜防?
A:你留意过吃播视频角落里的饮料吗?或游戏直播时"顺手"拿起的键盘?这些场景植入比直接口播自然十倍。有数据表明,63%的Z世代更信任这种"不经意"的安利。
Q:自己做软文到底要不要找KOL?
A:先看组数据:
- 5000粉以下的素人博主,转化率反而比百万大V高3倍
- 家居类商品在小红书找50个万粉博主,不如在住小帮找10个装修师傅
中心是找精准垂类,而非盲目追大号。有个做刀具的友人,专门找城市厨娘类账号,ROI比找美食大V高4倍。
四、老司机才知道的潜规则
-
软文里的"我友人"
十个采用闭会九个是编的,但别傻乎乎写"我表姐用了都说好"。当初风行写"在豆瓣小组潜水三年发现的冷门好物",这种第三方视角更可信。 -
软广告的"三秒定律"
影视剧植入倘若前三秒没露出品牌,这钱基础白花。有个国产剧出现过某手机品牌,终局镜头切太快,受众都以为是主角在玩手机壳。 -
平台考核的灰色地带
在小红书发软文价钱别带链接,改用"店铺搜中心词+暗号";在知乎得先养号三个月再接商单;B站最狠——被断定为广告会直接限流三个月。这些都是血泪教训啊。
说点掏心窝的话
干了八年文案,见过太多甲方把软文当救命稻草。切实软文更适合打认知战,软广告才算是品牌战的核武器。新手倘若估算有限,提议先从知乎干货文起步,等一劳永逸到2000真实粉丝再斟酌做新闻流广告。
最后送大家个防坑口诀:
软文要软得润物无声,软广告要软得名正言顺。
万万别学某些微商,友人圈一天发八条"开销者反馈",这种硬装软的骚操作,只会让人想拉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