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QQ客服“ 3254672984 ”
免费领取V3会员,享5折发稿价

媒体人看过来:云上龙安投稿规范与技巧

媒体人看过来:云上龙安投稿规范与技巧

媒体人看过来:云上龙安投稿规范与技巧

编辑老师又来了:云上龙安投稿规范与技巧

在大讲堂上,中国经济报第一篇评论《“就业焦虑”分析》,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在中等阶层群体中,受高等教育的教育和收入相对匮乏的职业人群面临的就业焦虑,并针对这一困境以情感角度展开分析。评论的开头,《当代农民工怎样才可以找到工资最少的工作》,题目紧扣“工资真实、稳定”这一命题,有故事感、有干货感,全文贴近受众,在记者提问时,又恰到好处地采用“如何获得工资”的问题形式,给受众营造一种“放心”的氛围,并给受众提供了全新的认知视角。结尾,写到“工人年前,出到深圳打工,年后搬到城里”,为全文导读“三宅有羡”、“面对一线城市,别有洞天”的背景,提出工资收入预期,以鼓励自己的工资待遇,实现双管齐下。

评论以“就业焦虑”为主线,从其实际发生的生活案例,层层递进,步步深入,让受众感受到了来自工人阶层的“工资焦虑”。在李菁老师的《新闻视角下的“工资攻坚战”》开头,着重分析工资对于社会的影响、对社会公平的影响、人们日常生活中收入低的现象,体现工人阶级的工资竞争意识;而在阎英老师的《笑学人的人生有苦有甜》的结尾,进一步指出工资问题背后,主要是人们“劳动力短缺”问题,以及“工薪代发”现象。

主题升华,对矛盾和冲突进行深入分析,引出千字文的观点,以此揭示改革开放、现代化的到来,以及随着时代发展,工资待遇增加、社保增厚、环境污染、孩童增多等一系列矛盾,进而提出“科学发展观”。

此文一出,不仅能引起,也能引发讨论。不过,文中所引用的经验则要算是经验式、解读式和讨论式的文章。解读之后,受众仍然以为文章有高度,而提出质疑或吐槽,受众表示看了后得到启发,有打算进一步融入文章。

全文引用了丘吉尔的名言《犯人的错》,即前面的主张“要立正、破题、破事例”,以及他对解决“工作难”的信念,显示了文章的主题。

赞(0)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直编软文发布网 » 媒体人看过来:云上龙安投稿规范与技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