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分类列表
课程和软文到底有啥区别?新手如何避免被割韭菜?
- 时间:1个月前
- 浏览:18次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“3天学会短视频剪辑”的教程,分不清是干货还是广告?那些号称“新手如何火速涨粉”的内容,到底是真学识还是隐形推销?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层窗户纸,说点别人不敢说的大实话。
一、先看两个真实案例
上周我表妹发来篇文章,标题叫《月薪5000小白逆袭年入百的3个秘诀》。开头讲了个农村姑娘做微商的故事,中间穿插商品采用前后对比图,结尾突然冒出来个“创业导师微信”。这明显是披着励志外衣的软文。
反观我买的《抖音运营实战课》,目录清明晰楚写着“第1章算法条理解析、第2章爆款文案拆解”。每节课都有作业批改和直播答疑,这才算是体系化传授学识的课程。
二、实质区别采用脚趾头都能看懂
别被那些弯弯绕绕的概念唬住,记住这4个核心差异点:
-
目的不一样
软文就想让你掏钱买商品,课程是让你掌握技能。就像健身教练发朋友圈,天天晒学员马甲线照片的是卖课,突然插播蛋白粉优惠的绝对在带货。 -
架构套路
软文=痛点故事+逆袭案例+购物链接
课程=学识框架+实操步骤+效果检验
拿学英语举例,软文会写《我靠这方法三个月过雅思》,课程会列《音标发音训练30天计划表》。 -
呈现方式
看下面这一个对比表格更加直观:
对比项 | 软文 | 课程 |
---|---|---|
内容浓度 | 80%故事20%干货 | 20%定律80%实操 |
交付样式 | 单篇图文/视频 | 系列课+配套资料 |
效果验证 | 截图对话当佐证 | 可量化的作业成果 |
后续服侍 | 付款后基本失联 | 社群答疑+定期更新 |
- 转化路径
软文像街头推销——看完立刻扫码下单,课程像学校招生——先试听课再分期付款。前者巴不得你冲动开销,后者怕你学不会还搞七天无理由退款。
三、为啥总有人傻傻分不清?
去年有个做理财培训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团队测试过:把同一套基金课包装成两种样式。当写成《银行柜员靠理财三年买房》的故事体,转化率比正经课程大纲高3倍。这说明啥症结?
人性弱点被拿捏得死死的
看到“速成”“暴富”就心跳加速
真实案例比枯燥定律更抓眼球
紧迫感话术制造焦虑(限时特价/名额有限)
有次我差点中招买个写作课,就出于推文里写“宝妈**月入五万”,结局点进去发现课程详情页连课表都没有。现在想一想,这种只有成功案例没有教化体系的,十有八九是软文陷阱。
四、自问自答环节
Q:怎么火速识别新闻标题套路?
A:盯住这三个红色警报:
① 突然出现折扣消息(原价999现价99)
② 大量聊天记录截图(学员感谢+转账记录)
③ 找不到课程目录和试看章节
Q:真课程有哪些防伪标志?
A:认准这三个防坑指南:
提供免费试听/试读章节
明确标注课时数和更新频次
有作业批改或学习群运营
上周我扒了某学识平台top10的爆款内容,发现63%的“课程”其实在卖训练营,28%是披着虎皮扮山君的软文,只有9%是实打实的体系课。这数据看得我后背发凉...
小编观点
说实在的,现在很多所谓的小学识博主,就是把十年前电视购物的套路搬到了手机上。记住一个铁律:但凡不敢把课程大纲甩你脸上的,都是耍流氓。下次再看到“轻松月收入过万”的标题,先按住付款的手,去详情页找找有没有“课程更新记录”和“作业提交入口”——这才算是防割韭菜的终极秘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