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宣工作再攀高峰,发稿量再创新高

  • 时间:13小时前
  • 浏览:1次

外宣工作再攀高峰,发稿量再创新高

本次舆情特点为突发事件与重大网络舆情不同,传播速度加快、范围广、影响力增强,地点相对集中。在整个事件传播过程中,媒体传播及网络传播与网民舆论心理机制形成互交,全方位推动了突发事件的宣传,在舆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舆情特点为突发事件与重大网络舆情不同,传播速度快、范围广、影响力增强,舆情具有显著的突发性特点。从形成公众舆论所需的基本信息来看,突发事件与重大网络舆情具有相似性。以2020年8月16日的舆情特点为例,当日9点开始,网络上关于这次疫情发生的新闻报道超过了10万条。这得益于新闻界对突发事件的高度关注,网络舆情具有较大的关注度。从媒体上看,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,人们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已经增强,在突发事件传播的途径中,舆情发布量集中于疫情信息的主要发布渠道,使得疫情信息成为媒体报道热点。从传播效果看,与媒体正面报道相比,舆情舆情态势表现相对弱,引起媒体及公众更加关注的媒体对舆情传播态势的关注程度较低。

1.多屏互动,实现舆情立体覆盖

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、多个平台发布。如官网、微博、客户端等,同时通过多个客户端推送信息,更好的实现信息的立体覆盖。如近期河南水灾事件中,就结合事件进行多屏联动,一是政府微博每天更新,通过微博发布最新的事件动态,二是官博APP每天更新,三是官方媒体每天更新,四是官方微信每天更新,五是官方媒体每日更新,六是官方微博每天更新,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。舆情传播态势呈现出高度网状化,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影响范围,快速形成舆论场。

2.舆情预警机制,捕捉舆情动向

舆情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,在舆情滋生的第一时间实现网络舆情的自动识别、预警、分析、研判、处置,为下一步舆情处置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。

3.舆情监测方式,培养舆情分析能力

在舆情滋生之后,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必须为舆情处置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分析,结合舆情发展趋势,分析舆情概况、舆情类型、舆情事件发展特点,形成科学而完整的分析报告,为下一步舆情处置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。

外宣工作再攀高峰,发稿量再创新高 营销学院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|浙ICP备2023008693号-15|Theme by Cn+网络, Soft by ZBlogPHP